譯聯(lián)10年翻譯品牌,20000家企業(yè)見證深圳翻譯公司
翻譯人員是整個翻譯的主導者,同時也在自己翻譯內容的讀者,翻譯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和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不同的是,翻譯創(chuàng)作的素材主要來自原作,另外就是來自翻譯員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
翻譯員要翻譯原作,必須仔細閱讀和研究原作。一般的原作讀者在閱讀時不會仔細研究原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生活習慣等等,而翻譯人員想要做好翻譯工作,就必須對這種內容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只有對原作的含義完全、準確地理解了,才能翻譯創(chuàng)作好的譯文作品。
翻譯員同時也是讀者.因為在閱讀原作的過程中翻譯員必須對原作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在從理解到表達的過程中審時度勢。對翻譯員的認知直接影響到對翻譯性質的認識。
在翻譯行業(yè)中,長期以來,翻譯員處在一種尷尬、被動的地位,他所從事的文學翻譯工作有時也吃力不討好。
歷來人們對翻譯員的看法有以下幾種:
1、翻譯員是工具人。有人認為翻譯員是工具人,服務與客戶與作者。從表面上看來,翻譯員的工作是這樣的,翻譯員的再創(chuàng)作必須以作者的作品為準,不能離開作品。同時.翻譯員必須對讀者負責,必須將作者蘊藏在其作品中的思想真實地呈現(xiàn)給讀者。然而事實上翻譯員不應該是工具人。
翻譯員的再創(chuàng)作應該在原作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空間,在這些空間中,翻譯員在再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把握作者賦予其作品的精神。
2、翻譯員是“叛逆者”。所謂叛逆,主要指翻譯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辦法將原作的全部內涵傳譯到譯作中去,譯文有違背原作的地方。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是,說翻譯員是“叛逆者”未免有點過分。因為“叛逆者”通常指大逆不道之人,而翻譯員只不過是在翻譯過程中丟失了部分信息而已,況且高明的翻譯員在翻譯過程中丟失的信息是有限的,并且能將丟失的信息通過某些手段很大程度上彌補過來。
3、翻譯員是“隱形人”。這種說法其實是對翻譯員提出要求,即:要求翻譯員在譯作中不能讓讀者看出有自己的“影子”。美國著名翻譯家奈達博士說:“所謂翻譯.是指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言下之意是說不可能作到真正百分之百的對等,翻譯過程中必然有信息丟失。
任何翻譯員在長期的翻譯過程中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翻譯風格,尤其是在處理流失的信息時,有自己的特殊處理方法。所以,翻譯員要做一個真正的“ 隱形人”幾乎不可能。
做一個非常稱職的翻譯員不容易。奈達認為翻譯員必須具備以下一些條件:①必須非常熟悉原語,②精通譯入語,③精通或掌握所譯的文本的體裁(文本文體),③具備“移情”能力.即:能體會到原作者的真正意圖,⑤具備語言表達的才華和文學想像力。翻譯員若能做到這五點要求,就基本上能做一個“隱形人”,而要真正做到卻非易事。
雖然國際商務翻譯員不需要像文學翻譯員那樣有豐畜的想像力,但必須熟悉國際商務的有關業(yè)務知識。另外,我們認為,翻譯員還必須了解翻譯理論的基礎知識。雖然翻譯員在從事翻譯工作時不會想到翻譯理論,但當翻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遇到問題若有翻譯標準的參照,有翻譯理論的依掘.就可以大膽地用符合該標準或理論的方法進行翻譯,提高翻譯質量,從而盡可能將自己“隱藏”,在文學作品中充分再現(xiàn)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