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聯10年翻譯品牌,20000家企業(yè)見證深圳翻譯公司
同聲傳譯工作是一種及時翻譯,一邊聽演講人進行講話,一邊對源語內容進行翻譯,在這個工作過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工作技巧,才能做到同步翻譯工作,預測是同聲傳譯工作順利進行的一項必要技能,簡而言之,就是指在具體話語出現之前對話語可能包含的信息的推理及把握。
它是在發(fā)言人講話結束以前對講話包含信息進行假設的結果。從某種意義而言,如果譯員沒有很強的預測能力,同傳工作幾乎是不能進行的,因為譯員不可能等到發(fā)言人的每一句話說完以后再進行口譯,否則所進行的口譯就不應被稱為同傳,或者在同傳中譯員的產出會變得結結巴巴,無法保障必要的流暢性。預測的使用頻率很高,有觀察發(fā)現,譯員幾乎每隔85秒就要使用這一技巧。
在同傳翻譯方面,這項高度緊張的語言轉換活動中,譯員在面臨強大的現場壓力之下,要實現聽說基本同步并且保持合適的聽說時差,保證短時記憶能力的有效運轉,就必須適時采取預測策略,對其有限的大腦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配。
使用預測策略,可以減輕譯員接收源語信息的負擔,避免譯員因等待而遺漏關鍵信息或對其進行不當處理,同時也可使譯員將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到信息產出上。
所以有的觀點認為,預測雖然與斷句、轉換、增減等同傳技巧常常相提并論,但所有這些技巧的成功運用都離不開譯員對尚未產出的意義或意義發(fā)展方向適時、正確的預測與把握。可以說,預測是同傳中的核心技巧,也是譯員進行同傳工作的一項必備技能。
預測為什么會有如此重大的作用,為什么會成為在同傳中最為常用的技巧呢?我們可以從相關的研究來了解一下。
行為主義理論(Theory of Activity)認為,人類大腦的活動,尤其是感知活動,主要是在對現實回顧性預測行為的驅動下進行的。
預測是譯員同時使用自上而下(top-down)策略以及自下而上 (bottom-up)策略的結果。在預測時,譯員既可能是對即將出現的信息進行準確的傳譯,也可能只是對信息的大致內容進行翻譯。如果不能準確地進行預測和傳譯,譯員會運用自下而上的策略來對譯語信息進行修正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