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聯(lián)10年翻譯品牌,20000家企業(yè)見證深圳翻譯公司
我們從小到大,受同一文化的熏陶,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不拘大小,都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久而久之,便形成某種思維定勢。但譯者面臨的是另一國文化,所接觸的事物和人們的行為方式與自己的大不相同。因此,在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過程中,每當語言甲與語言乙表達方式不一致的時候, 就可能造成譯者理解的困難,甚至導致錯誤;還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對原語文化的人來說,可能是ABC常識性的東西,但對譯者來說,卻有可能莫測高深。例如:
a.我們希望產(chǎn)品的圖案和色彩能照顧到歐洲人的心理。
b.本協(xié)議及附件用中英文書就,兩種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a-1. 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
b-1. This Agr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上述兩句漢語,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但在給學生做翻譯時卻出現(xiàn)了錯誤。在例a-1中,譯者將“心理”理解為“psychology',如稍加推敲就會知道,這是簡單比附,誤用詞典所致。在例b-1中,譯者將“兩種文字”譯為“both languages”。表面上看旗鼓相當,卻犯了邏輯不通的毛病。試想:我們能說哪種“文字”享有更高或更低的法律效力嗎?
試比較下面的譯文:
a-2 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the European taste.
b-2 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如果將這兩個詞回譯成漢語,“taste”原來指的是人的“偏愛”和“情趣”,而“texts”則指的是“用兩種文字寫成的文本”。字面不相當,骨子里卻正好是一回事。有人認為,漢譯英的主要矛盾是表達,但要是麻痹大意,就會成為禍害。
中文翻譯英文中因比附犯的錯誤最多。在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會刊《中國商品》中,曾有不少企業(yè)都為自己是“國家二級企業(yè)”而引以自豪,但看看廣告的英譯卻大感意外,而且凡是有“國家二級企業(yè)”這個桂冠的,一律都給譯成了“StateSecond-class Enterprise"。其實這里所說的“二級企業(yè)”,如果要用英語來解釋的話,應該是“the second best enterprise”,這里強調(diào)的是“好”??墒牵绻椴橛⑽脑~典,second-class 卻意為“ below a standard;inferior (低于標準;次等的)”,強調(diào)的則是“差”。人們常說的“二等公民”,就是“second-class citizens"。如果將“Second-class Enterprise”回譯成中文的話,就會是“二流企業(yè)”。殊不知,“二級企業(yè)”和“二流企業(yè)”僅一字之差,意思卻大相徑庭!這種廣告豈不倒了招牌?“國家二級企業(yè)”及類似的短語如何英譯,值得探討,比如能否將“國家二級企業(yè)”改譯為“State-levelII Enterprise”?